刑法知识

刑辩指南 刑事诉讼 刑法知识

以虚拟货币名义投资理财涉嫌刑事犯罪(虚拟货币交易存在刑事犯罪风险)

发布日期:2023-01-17 09:42:29 浏览次数:46

  最近,有粉丝问告捷网:“虚拟货币交易会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吗?并发给告捷网一篇文章”。告捷网看了一眼文章的标题,都不用看具体什么内容。十有八九就能猜出来怎么回事了。


  这篇文章开篇就说,最高院在最新的刑事司法解释中,将加密货币交易列为非法集资的一种方式。单纯的虚拟货币交易怎么就是非法集资了?


 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断章取义,歪曲事实、不讲武德。为了一点点网络流量,危言耸听,甚至是颠倒黑白,这种自媒体确实应该像网友说的那样,尽快封杀。


  今天,告捷网来解读一下,这部最新的非法集资司法解释,针对虚拟货币方面究竟讲了啥?


  其实这部司法解释核心说的是,利用虚拟币交易的方式,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的,涉嫌非法集资类犯罪。简单来说,就是打着虚拟币交易的幌子,未经批准或借用合法形式,非法吸收资金,帮助币民理财的行为才涉嫌犯罪。


  比如:币圈的各种资金盘项目都是这种行为;比如几年前盛行的空气币ICO,各种上交易所骗钱。最终还是上了宇宙第一大所“派出所”。还有什么PLUS TOKEN,几个月前的雷达币等等。最近还有很多什么这社区,那手机挖矿的,告捷网就不点名了,离上宇宙第一大所也不远了。


  由于虚拟币的匿名性隐私性,近年来利用虚拟币犯罪的确实越来越多了,传统的P2P理财和传统的搞传销的,这帮人很多都转移到B圈来诈骗,广大百姓深受其害。


  最新修订的这部司法解释,很大的一个亮点,就是扩充了非法集资类犯罪的行为方式。首次将以网络借贷的形式,就是传统的P2P。


  虚拟币交易的形式,就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些资金盘的行为;委托理财的形式,就是指B圈很多做量化交易的公司;融资租凭的形式,就是指某些虚拟币联合挖矿的。


  利用上述这些方式,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,都被明确列为涉嫌犯罪的行为。这样就极大的保护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,而普通的个人虚拟货币交易的行为,还是按照21年924通知来定性,属于风险自担的民事法律行为。达到违背公序良俗程度的,民事法律行为无效,涉嫌破坏金融秩序,危害金融安全的才可能涉嫌犯罪。


  关于924通知,告捷网去年的文章有深度的解读。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告捷网主页再仔细看一看。

X刑事辩护律师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